记者体验丨深中通道最后一节沉管如何精准沉放?
今天(9日)13时,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开始沉放作业。
(相关资料图)
一体船凌晨抵达隧址 展开系泊绞移定位作业
就在今天凌晨,携带深中通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的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抵达了深中通道深圳侧隧址。总台随船报道的记者也体验了一体船为精准沉放最后一节沉管,而展开的船体系泊、绞移和定位等准备工作。
总台央视记者 郑连凯:现在的时间是九号凌晨两点半,我们乘坐的“一航津安1”一体船在经过13个多小时的航行后,抵达距离深中通道深圳侧,距岸边约2公里的系泊作业点位。此刻虽然现场下起了雨,但系泊作业正常展开。
此刻,一体船通过自动定位系统停泊到位。在施工区域等待系泊作业的4艘锚艇,缓缓驶向“一航津安1”,先后将八条缆绳与预设的系泊锚位稳稳地连接在一起。此次系泊作业,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工程部部长 王明:目前一体船完成了系泊作业,接下来进行一体船绞移作业,绞移至对接端五米的位置,为管节后续的沉放准备做相关工作。
按照作业要求,一体船要绞移到距离E22管节对接端5米处,辅助船就位,与一体船连接固定。
记者看到,在沉管顶部,工作人员开始拆除临时连接固定装置,为后续精准沉放作业做准备。
凌晨5时左右,准备潜水检查作业的4名潜水员分别从船头船尾下水,检查即将安装的最后一个管节两端是否存在异物,并在水下安装最终接头测控设备。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测管中心主任 锁旭宏:在世界沉管隧道领域我们首次引入北斗定位系统,在北斗的助力下,我们连续7节管节实现了毫米级精准对接,最小对接偏差仅有0.6毫米,这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6月8日13时,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正式开始浮运,承担此次任务的世界首艘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从珠海桂山镇牛头岛出发,穿过港珠澳大桥,伶仃洋航道,行程约50公里,最终抵达深中通道最后一节沉管及最终接头安装作业区域。
新闻链接:全球首次大规模应用海底沉管隧道管节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预计11日合龙。海底沉管隧道管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这不仅是国内首创,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次大规模应用。
每个标准沉管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近8万吨。要对其进行铺设,首先要由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自升式碎石铺设整平船对海底基床进行夯实硬化,铺出一条50米宽的世界最宽海底“石板路”。沉管铺设完成后,由世界最大的供料锁固回填船,在管节上用石块堆起一座梯形山,有效防止沉管在海水中侧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