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视野】重大创新!提出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案 中山一院团队一研究成果于JAMA发表
南方网讯(记者/潘心怡 通讯员/彭福祥 郑亦楠)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陈旻湖教授团队牵头研究、有关炎症性肠病(IBD)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影响因子:157)。3月8日下午,中山一院召开关于炎症性肠病重大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肖海鹏院长、消化内科陈旻湖教授、曾志荣教授、张盛洪教授和陈白莉教授介绍炎症性肠病治疗方案研究有关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关资料图)
△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刘星亮
△研究成果于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7日全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
据悉,该研究由中山一院陈旻湖教授牵头,联合22家医院和研究中心共同完成,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合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低这一特点,验证全球首个白细胞介素-6(IL-6)反式信号通路抑制剂-Olamkicept(奥拉奇西普或TJ301)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显著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等疗效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反复发作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炎症性肠病好发于青壮年,难以治愈,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陈旻湖教授介绍,此项临床研究结果将为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全面提升这一重大慢病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实现疾病治疗的战略前移,减轻疾病负担。该研究也意味着奥拉奇西普在炎症性肠病领域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旻湖教授发言。摄影:刘星亮
重大创新,有望提供IBD治疗新方案
中山一院消化内科张盛洪教授介绍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Olamkicept(奥拉奇西普)是正在开发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首创的、选择性IL-6反式信号传导抑制剂,为国家I类新药。该项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支持奥拉奇西普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在完成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后上市,成为第一个国产治疗UC的原研新型生物制剂,为寻找UC新治疗方案并推动奥拉奇西普应用于中重度UC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证据。奥拉奇西普预期疗效及安全性与现有生物制剂相似,有望为IBD病人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张盛洪教授发言。摄影:刘星亮
目前,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仍然存在一些痛点。陈旻湖教授表示,还没有哪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根治炎症性肠病,只能通过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达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据悉,中山一院消化内科近五年针对炎症性肠病炎症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牵头了十多项国际及国内多中心治疗炎症性肠病新药临床研究及三项生物制剂4期的临床试验,希望观察新型生物制剂真实世界的数据。目前中山一院正计划开展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推动奥拉奇西普上市。
关键词: